2022-02-09 17:56:08
构建用户画像、做好用户分析是企业的数字化营销的第一步! https://www.6480i.com/content/16548
【环球网报道记者张江平】俄罗斯总统普京称赞俄外交部门的工作时,不忘幽默调侃俄外长拉夫罗夫。据俄罗斯塔斯社22日报道,普京当天会见统一俄罗斯党代表时调侃说,他有时甚至都不得不提醒拉夫罗夫,“你不是国防部长,而是外交部长”。
普京当天说,“由于此前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利益时的立场模糊,俄罗斯外交(工作)受到批评。但如今情况完全不同,我们的外交部门采取了非常积极、具有进攻性的立场,这并非什么大秘密。”
他接着开玩笑说:“有时我甚至都不得不提醒拉夫罗夫说,他不是国防部长,而是外交部长。”根据俄媒公布的视频,普京和拉夫罗夫当场笑出了声,现场也响起了掌声。
谈及俄罗斯外交工作发生的变化,普京说,此前,俄罗斯愿意作出任何妥协,没有(充分)顾及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为了在合作伙伴面前看起来很好;如今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俄罗斯外交部门正发挥自己的巨大专业潜力,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开展务实工作。他还说,对于各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俄罗斯此前在与合作伙伴开展工作的同时,将俄罗斯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俄罗斯现在是这么做的,将来也会这么做。
塔斯社还称,谈及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环保合作,普京说,欧洲合作伙伴如今积极推进解决环保与减排问题,实际上是试图提出征收环保税,这显然违反了世贸组织的原则。报道称,普京认为欧洲此举会引起不公平竞争。“这是针对个别国家的环保税,包括针对我们,针对我们拥有自然资源和能源等竞争优势。”他说。
另有报道称,普京当天还谈及阿富汗局势。他批评西方国家寻求让阿富汗的中亚邻国暂时收容阿富汗难民,认定这将给俄罗斯带来安全威胁。他担心,鉴于俄罗斯和一些中亚国家之间没有签证限制,可能有武装分子伪装成阿富汗难民,设法进入俄罗斯境内。塔斯社称,普京还嘲讽西方国家对待难民问题搞双重标准:“我们的西方合作伙伴一直提出,要在难民获得美国或其他国家的签证之前,先把他们安置在中亚国家。”“他们拒绝在自己的国家接收未获得签证的难民,却认为可以将他们送到我们的邻国(中亚国家)。这个办法可真够丢人的。”
延伸阅读:
默克尔赴俄展开告别访问普京断然拒绝一要求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20日赴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默克尔说,这是她卸任总理前的一次“告别访问”。普京却说,不只是“告别”,双方有很多“正事”要谈。
▲8月20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左)欢迎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新华社/美联
议题之一是俄德“北溪-2”跨境天然气管道项目。普京说管道铺设工程只差最后15公里。在7月获得美国“默许”项目完工后,默克尔来跟普京要“承诺”:保障乌克兰的“输气中转国”地位和能源供应安全,这是她答应美国的条件,但需要俄罗斯配合。她下一站要去乌克兰,恐是为了“安抚”。
另一项议题是阿富汗危机。默克尔希望俄罗斯能为德国从阿富汗“撤人”提供帮助。德国接收过一些逃离战乱的阿富汗难民,默克尔在国内为此挨过不少批评。如今跟着美国匆忙撤军,德国也在美方宣布的阿难民收容“临时中转国”名单中。
当天在克里姆林宫公开会面时,默克尔所穿上衣是她最喜欢的颜色“矢车菊蓝”,蓝色矢车菊是德国国花;普京向默克尔献上一捧粉白相间的鲜花。这一场面让人回想起2018年5月默克尔访俄的时刻。那是一次正式访问,普京在索契用一束粉白鲜花迎接默克尔,却被一家德国媒体解读为“侮辱”,认为这是有意强调默克尔的女性身份。当时因为美国政府强硬要求德国放弃“北溪-2”项目,以及克里米亚等问题,两人也有许多不愉快的“正事”要谈。
默克尔和普京彼此都能流利运用对方的母语,无需翻译即可交流,但两国在诸多事务上立场相去甚远,时常谈不拢。
两人在莫斯科的会见持续将近3小时。默克尔在会后告诉媒体记者,她再次向普京要求释放俄罗斯反对派人士阿列克谢·纳瓦利内。普京断然拒绝,说纳瓦利内被关押是因为违法而非因为其政治活动。纳瓦利内去年乘坐飞机时身体不适,一些西方国家称他遭俄方“下毒”,俄罗斯予以否认。纳瓦利内今年初回国后因诈骗罪名被判监禁。
就阿富汗问题,普京表明俄罗斯不打算帮美国收拾“烂摊子”,希望与阿富汗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同时鞭挞美国等西方国家“将价值观和民主模式强加于他国”。至于乌克兰问题,普京质疑乌方无意和平解决乌东部冲突。不过,俄方打算充分履行与乌克兰签订的“输气中转”协议,也愿意在协议于2024年到期后延长,但表示需要考虑更多细节。
尽管分歧常在,按照英国《卫报》的概括,默克尔出任德国总理以来,德俄关系“虽然很紧张,但从未破裂”。
德国今年9月下旬举行联邦议会选举后,默克尔将结束她第四个总理任期,执政16年,是执政时间最长的欧洲大国领导人之一。虽然她已经宣布不再谋求连任,但她的政治遗产或许将影响德国对外政策路线相当长时间。她扛住美国的频繁施压,对德俄关系发展保持相对务实的立场,典型例子就是坚持推进“北溪-2”。这一项目利好德俄能源贸易合作,美国却视之为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武器”,虽然美国政府7月答应德国,不会再因为“北溪-2”制裁德国企业,但强调要采取各种办法“降低风险”。
就在默克尔访俄当天,美国政府制裁参与“北溪-2”项目的俄罗斯实体的名单上又添加两家企业和一艘船。同一天,美国和英国分别对纳瓦利内“中毒”事件的数名“俄罗斯情报人员”施加制裁。
“北溪-2”管道还有15公里要铺,预计9月初完工,但前提是美国不会再设障;而9月选举以后,默克尔不再掌权,新总理能否延续务实风格,顶住美国的压力,在德国及欧洲的“价值观”与“利益”之间取得平衡,与俄罗斯保持接触与对话,加深合作而非对抗,仍有不少悬念。
这15公里,至少不会是鲜花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