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9 15:32:16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任露潇
平武县豆叩羌族乡平沟村复兴组村民高福静,育有一儿一女,一家人原本幸福地生活在那个平静的小山村。2018年10月,小儿子的一场大病,将这种平静的生活打破了,同时,也将这位普通的农村妈妈变成了一位无坚不摧的钢铁巨人、一位爱心天使。
从2019年1月起至今,高福静累计捐献血小板7400毫升,并于2019年1月19日签订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在她的带动下,丈夫周国武也加入献血志愿活动,累计献血1800毫升,并于今年6月11日也签订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嘉鑫妈妈,孩子说他肚子疼得厉害,你赶紧来学校一趟……”2018年10月15日,高福静接到上幼儿园的儿子周嘉鑫班主任打来的电话。小嘉鑫接回家后,在乡村诊所拿了药,服用后并没好转且高烧不退,后经平武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淋巴B型白血病,这对高福静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不相信命运的高福静又带着儿子辗转来到绵阳市中心医院检查,因为高烧,小嘉鑫几近昏迷,被收治到儿童ICU病房。经过抽血化验,骨髓穿刺等检查项目后,诊断结果仍然是急性淋巴B型白血病。
“周嘉鑫家长,你孩子血小板低至8个,急需输入B型血小板……”高福静呆愣了,“B型血小板,去哪儿找B型血小板?”无助、难过写满了她疲惫的脸庞,口里絮絮叨叨地念着血小板,急得在病房门口打转。
就在这时,儿科护士长王小燕正好从高福静身边经过,见状便询问了缘由,并爽快地说道:“我正好今天要去捐献B型血小板,那我就捐给你家孩子吧。”听到这个话后,高福静心中无比激动和高兴。
后来,高福静总是在空闲的时间找王小燕聊天,向她了解有关献血的事情。在了解到有关政策后,高福静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她也要献血,也要用鲜血去帮助别人,于是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并得到丈夫的支持。在2019年1月2日,高福静首次捐献了400毫升血小板,此后的日子里,她一边陪着儿子化疗,一边参加献血公益活动。据统计,两年多时间,高福静累计捐献血小板21次共计7400毫升。
后来,在参加一次公益献血活动后,高福静还做了一个决定,捐献人体器官,并签订了捐献志愿书。
在签订志愿书的前夕,躺在病床上的小嘉鑫,从照顾他的护士姐姐那里听到了这个消息。虽然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捐献人体器官”,但小小年纪的他好像明白妈妈做的一切是在帮助别人,是在做好事。在高福静为他翻身的时候,他双手搂着高福静的脖子,在耳边说:“给妈妈点一个赞,等我病好了,长大了,也要跟妈妈一起帮助别人。”
受这种良好家风影响,今年6月,高福静的丈夫周国武也在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高福静身边的同事听说这件事后,都夸他们夫妻二人伟大。可高福静却觉得这件事不足为道。
事再难,人再苦,也没有让她忘记帮助过她的人。高福静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社会,用行动演绎着善良。
(文章来源:绵阳日报)
文章来源: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