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1 11:29:02
保健品VI设计 http://new.vipyidian.com/design/p13/i6/
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塘厦镇第十五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镇政府召开。镇委工作报告透露,2021年,塘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6.49亿元,同比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进出口总额增长10.4%。
在东莞迈入“双万”城市之际,塘厦作为东南临深片区中心,也是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和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交出了一张合格满意的成绩单。立足今年,塘厦力争全年GDP突破635亿元,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10项重点工程项目。不待扬鞭自奋蹄,站上城市进阶的新赛道,塘厦将努力跃升为莞深交汇地区新增长极。
加强创新强镇建设
推进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塘厦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全镇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达17.62亿元,占GDP比重3.51%。加强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共引进12个创新团队,形成了12项成熟可产业化成果,成立了11家产业化公司。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预计达438家,全市排第四。全镇新增专利授权5153件,共有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专利)优势示范企业38家。全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89人。
一系列的数据成果令人瞩目。根据镇委工作报告,2022年,全镇工作的总体要求将是紧跟全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步伐,以建设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强镇为目标,以建设高品质城市副中心为定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深度融入莞深发展格局,奋力跑出塘厦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这其中,把握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重大机遇,认真落实创新强镇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一是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支持其围绕塘厦镇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企业技术转移提供全过程服务,推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优质科研成果在塘厦镇进行中试验证与产业化。探索与市内新型研发机构共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引导更多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科研机构在塘厦布局。
二是激励企业大胆创新。重点推进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和百强创新企业培育,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计划,力争全年新增国家高企57家。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支持企业积极申报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与重点实验室。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开展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化普及,支持企业加大两化融合投入。
三是大力引育创新人才。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完善高层次人才走访联系机制,出台镇人才工作系列方案,强化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服务保障,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向往的集聚地。
抓牢产业基地建设
推动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
初春时节,从塘厦镇东深路驱车来到凤凰科技产业园,蔚蓝天空下,顺络新型电子元件及精密陶瓷项目现场内的两栋高大宽敞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和宿舍格外显眼。今年初,2号厂房已承接总部部分订单任务,开工投产,宿舍楼内也开始有了员工进住。
作为广东省重点项目、东莞市重大项目之一,顺络电子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无源元件制造基地。去年初,东莞市发布《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布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其中,顺络电子正处于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内,而该基地将成为塘厦振兴先进制造业的强大引擎。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塘厦今年将推动基地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制定并出台产业基地产业发展5年规划,力争整备推出1块1000亩以上连片用地,有序落实市配置的3500亩用地规模指标,谋划新建一批道路和环境提升工程,努力把基地打造成全市的示范标杆。
塘厦镇委书记黄贵洪表示,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塘厦镇各行各业有不同程度显现,经济发展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经济、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仍有不少风险隐患,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城市品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部门社区协调联动谋发展促发展的合力以及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为了强化重大项目招引落地,塘厦建立“三个一”招商工作机制,组建高质量精准招商团队,争取年内签约引进重大产业项目不少于5宗。继续实施重点产业项目包落地攻坚行动,推动金龙、知音等6个项目完成土地招拍挂、争取年内动工,推动坚朗、汉科等7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推动瑞勤、东益等5个项目局部投产。
为了全力拓展产业空间,塘厦抓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实施连片土地统筹、产业空间更新、低效用地处置三大行动,力争年内收储土地800亩以上。
为了大力支持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塘厦深入推进“倍增计划”, 强化资金、政策、政府服务等资源集成,支持骨干企业、新招引重点企业等实现规模效益双倍增。加大对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全力打造鲲鹏计划“塘厦板块”。实施暖企走访行动,加强对产值亿元以上273家规上工业企业的挂点服务。
对于加速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塘厦也使出了对应的招数。引导外贸企业精准对接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大力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鼓励出口型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建立国内分销体系。充分挖掘消费潜力,持续办好汽车消费文化节、高尔夫球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展会。
打造东莞城市副中心
推动城市品质全域全方位提升
去年底,赣深高铁东莞南站全线通车,塘厦就此迈入轨道交通时代,进一步拉近与沿线城市的距离。同时也极大抬升了塘厦的区位价值,有望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提供更广阔的机遇和更有利的优势。
今年初,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完善“三心三副多节点”的城市功能格局,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三心”都市核心区,强化“三心”之间的交通联系,提升水乡新城、常平、塘厦三大副中心的服务能级,增强各镇中心区与轨道枢纽站等重要节点的城市综合功能。这对于塘厦而言,无疑提出了更高的城市发展要求,也意味着城市品质、城市环境亟待全方位提升。
谋定后动,笃行致远。镇委工作报告提出,一是进一步擦亮生态底色。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引导涉水涉气企业入园聚集发展。巩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成效,稳定实现内河涌水质达到Ⅴ类标准。深入推进河长制,全面铺开林长制。推进白泥湖污水处理厂、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厨余垃圾处理站等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推进石马河干流防洪及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建设6.36公里碧道。
二是持续用力缓解交通难题。年内完成塘厦大道立交桥、环市南路上跨广深铁路、环市西路及环市南路升级改造、人才南路和人才北路工程等道路工程。推进规划建设沙湖大道、岭南大道、泗黎路、向阳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向南衔接深圳。持续推进G220、G228、塘厦大道、塘龙路等主干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与市交通集团合作,打造一批静态停车试点。
三是推进建设人居环境亮点工程。推进东莞南站北广场、周边配套道路二期工程规划建设,整治提升周边农田环境,将高铁站周边打造成城市新地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凤凰花海公园、契爷石水一河两岸整治美化等重点项目,完成横塘、石潭埔、沙湖社区特色精品村创建,新改建4个口袋公园。
四是抓实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推动环卫改革落地,推行“城管片长制”,持续开展“洁净城市”“行走塘厦”专项活动,大力整治城市“六乱”,持续推进“两违”整治,不断提升农贸市场品质,确保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时间翻越到2022年,塘厦抵达了新征程,寄望在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中迎来大爆发。这是新的挑战,更是时代机遇,塘厦将以“加速度”的奔跑,不断赋能更有想象力的前方。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文章来源:南方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