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1 03:20:02
小电影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xiaody.cc
北大“数学之神”韦东奕斩获百万奖金,办业务时仍在认真做题
提到北大“韦神”,想必很多人并不陌生。
尤其是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中,“韦神”以一种“扫地僧”般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大家才惊讶地意识到,原来这个其貌不扬的青年男子,竟然拥有着如此硬核的才华。
一件黑色外套,背着一个单肩背包,手里提着几个包子,手臂夹着一瓶矿泉水,这就是“韦神”的日常生活。
以至于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画面时,仅仅以为他是一名普通大学生,然而殊不知年纪轻轻的他已经是北大教师,而他所取得的成就更是让人瞩目。
韦东奕对数学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从小到大,他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当然这其中也有他父亲的一定影响,毕竟他父亲是大学数学教授。
也正因为如此,韦东奕小时候经常和各类数学书籍相伴,而他也确实看得进去,喜欢解难题,喜欢思考和钻研。
所以不论是大中小学,他的数学成绩几乎都是名列前茅。
中学时期的韦东奕,先后两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两次都以满分的成绩拿下金牌。
大学时期的韦东奕在各类数学竞赛上也十分抢眼,以至于大家很少称他本名,更多的是称他为“韦神”。
北大“韦神”再次走红,被问获奖100万怎么花,他的回复很实在
经过第一次走红之后,“韦神”沉寂了一段时间,然而没想到他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已经将100万奖金收入囊中,而他所获得的便是针对优秀青年人才评选的青橙奖。
每年评选10位,每位可获得100万奖金。而要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靠的并非是运气,而是过硬的实力,以及让人信服的研究成果。
所以“韦神”能够站到最后,成为10位获奖人之人,说明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众多专业评委以及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
100万,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在最终获奖名单公布后,大家也纷纷好奇,“韦神”究竟会如何安排这100万奖金。
其中同为获奖人之一的清华大学年轻教师赵慧婵就决定拿着奖金租一间大点的实验室,改善实验室人员工作环境。
那么“韦神”又会如何处理这100万奖金呢?是买房、买车、买衣服?还是出去旅游一圈?
不过上述猜测都不是“韦神”心中的答案,他的答案很简单:“存银行”。
不得不说“韦神”的这个决定真的很实在,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是真的对于物质条件不是那么看重,他的内心装的几乎都是数学,以至于在他吃饭的间隙、等车的间隙都会拿来研究数学题。
这也难怪,他能在数学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答辩现场曝光,网友“听天书”
随后,“韦神”参加青橙奖答辩时的一部分视频也被发布了出来,从答辩现场来看,“韦神”十分忘我地在进行研究成果阐述,虽然表情不是特别丰富,但这也恰好符合他的性格。
然而将目光转移到下面的评委席,众多评委老师们听得很认真,但是其中是否都能听懂将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术业有专攻,评委们可能是某一行业的专家,但是对于“韦神”的研究,不一定在行。
而当“韦神”的研究成果中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时,网友们打趣道:
“原来这才是听天书的感觉”
“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了)”
虽然大家不是很能理解“韦神”具体研究了什么,但是他的研究在工程项目中,尤其是涉及到流体力学相关的工程项目中具备较大作用。
抉择:哈佛?还是北大?
“韦神”之所以如今成为北大教师,其中还有一些小故事。
“韦神”的优秀,有目共睹,甚至国外世界名校也已经留意到他,为了吸引他前往就读,给出了十分具有竞争力的条件。
比如世界名校哈佛大学,为了吸引“韦神”前往留学,不仅答应录取他,而且还提供全额奖学金,也就是说,留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根本不用操心,你只管认真学,费用什么的不用你操心。
但是最终“韦神”还是没有选择哈佛大学。一方面是“韦神”自认为英语不是那么好,另一方面是“韦神”并不喜欢出国。
所以最终北大本科毕业后,他选择继续在北大进行硕博连读,也正是这个选择,让他如今成为了一名北大教师。
值得一提的是,“韦神”的导师,田刚院士,对“韦神”作出了极高的评价,田刚院士说:
“发展潜力巨大,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著名数学家。”
这句话并非随口一说,而是因为对“韦神”有了全面了解之后作出的中肯评价。
因为“韦神”具备成为数学家的诸多潜质,不爱名利,潜心钻研数学,发自内心地对数学的热爱,其中有一些是其他数学学者做不到的,所以他们很难成为国际著名数学家,而对于“韦神”而言,只要他持续坚持下去,将来能够取得的成就不可估量。
写在最后
我们常说:越优秀的人越努力。这句话用在“韦神”身上很合适。他在数学领域已经具备不错的实力,但是他每天花在数学上的时间远超常人。
也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付出,才让他能够做出新的研究成果。
同时“韦神”的经历向我们证明,如果你真想做成一件事,想在某个领域做出一些成绩,那么最好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你所研究的领域,抛弃世俗的杂念,潜心钻研,坚持付出,那么你也能有所突破。
最后,大家怎么评价“韦神”?
延伸阅读
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青橙大赛答辩因两字闹笑话,网友:不拘小节
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再次火上热搜,原来是在第四届青橙大赛中,韦东奕荣获2021达摩院青橙奖,与其余九位青年学者共同平分了1,000万元的奖金。
随着大赛结果出来的还有韦东奕在本次大赛中的答辩视频,当然整个过程很是精彩,但却因为两字用词不当闹出了笑话,从而被网友调侃:语文不行。这是什么回事呢?
看过韦东奕答辩现场视频的网友们,都觉得他的表现很不错,但自己却听不懂精彩在哪里?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外行人看热闹吧!
整个答辩过程,韦东奕的发挥可以说是很让人惊喜,这次的韦大神不但很有青年科学家的风范,毕竟是从365名科学家中脱颖而出,还在PPT讲解的最后还打出了“感谢专家认真聆听”的字样,这也是最后的“聆听”二字,闹了个大笑话。
有人指出“聆听”两字,用在这里并不合适。因为:
聆听指的是虔诚而认真地听取,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或报告,或者晚辈对长辈的教导建议的场合。而且聆听是近词,主语只能是说话人自己,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聆听一般都在书面语中使用,而且一般出现在比较正式的场合。
正是因为这两个字,让韦东奕在这次获奖的同时,也火上了热搜,而关于他的这点错误,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
@蓝天白云
韦东奕数学太好了,语文却不行,给北大闹了一个笑话。
@小淘气包
人家专业是数学,又不是语文,不拘小节。
@风云人物
听课绝对该用聆听,别人在上面讲课,此时此刻听课者就是“学生”,无论你是什么身份。
至于聆听两字是否用得正确,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家似乎对于韦东奕,一直都是鸡蛋里挑骨头。
想当初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第一次走进大家的视野,似乎也是一场美丽的误会。说拿着矿泉水和馒头的韦东奕,一点也不像大神,不像北大的老师。
你以为这样的误会就是底线了吗?错了,甚至有人质疑韦东奕在学术上的贡献。众所周知,韦东奕曾经以傲人的奥赛成绩闻名,成为实至名归的数学天才。但不和谐的声音还是有。
韦东奕虽然奥赛成绩很牛,但那毕竟是数学竞赛,他有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数学研究成果,或者未来有没有潜力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大师?
作为隔行如隔山的外人,对于这样的质疑我也无能为力,但只要了解韦东奕的人都知道,他并非是徒有虚名的。
在北大学子眼中,有一句话很流行:上课不会的问老师,老师不会的问“韦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这样评价韦东奕。
韦东奕极具数学天分,在其指导过的博士研究生中非常突出。他学术功底扎实、为人朴实、刻苦耐劳,发展潜力巨大,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著名数学家。
由此可见,数学大神韦东奕是实至名归的,而他每一次的热搜都是和他的学术和专业无关。
从质疑外貌到“聆听”的用词,似乎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但为何这样的质疑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呢?
因为以貌取人、以点概面,本就是某些人的鸡蛋里挑骨头的“日常操作”,这样的人存在只不过是为了证明优秀的人,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
这样的质疑声音,在群众雪亮的眼睛里,早晚会烟消云散,也不过是笑话一场。
可是你知道吗?这样一个又一个像韦东奕有实力又低调的科学家,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又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吗?
布鞋院士”李小文,遥感领域的泰斗。一天一瓶酒的他,用了20年的时间,让中国遥感领域从落后,实现了超越。“乞丐校长”张桂梅,杰出教育人的楷模。12年如一日的她,用透支健康,把1600多名女孩送出了大山。
他们都是一群当代的英雄,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这样的人值得敬仰,因为他们不但有着贡献的精神,更是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
这样的人追求的是学术上的超越,而不是“享乐主义”。
我们再回到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身上,他每一次的出现,都是刷新了我们对他的认知。
从第一次因为外貌走进大家视野,再到这次的因为答辩视频因为两个字闹出的乌龙,这些在他优秀的学术面前,不是一些不值得关注的细节吗?
就像有网友说的,即使用词不当,但韦东奕在青橙赛上获奖是事实,而作为大众,为何不能把目光放在比赛本身,而是放在别的地方呢?
所谓人无完人,韦东奕在数学方面的伟大,我们是肯定的,那么一些无伤大雅的的细节,大家就不必太在意了。
关于韦东奕,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