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创网

当年水均益想采访克林顿,才发现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22-03-21 20:05:00

抖音充值

作为央视著名的主持人、记者,水均益的采访生涯可谓是辉煌的。他先后专访过上百位名人政要,脚步遍布全球,曾多次荣获“金话筒”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奖项。

在他采访的这些诸多名人政要中,有一次的采访一直让他记忆犹新——采访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

水均益所在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国际组,有着采访国际政要的传统。1998年3月,美方宣布美国总统克林顿将于6月27—7月3日对中国进行9天的国事访问,水均益和组里的同事们知道消息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在自己的国家采访克林顿,向有关部门递交申请,准备材料,制定采访计划。

采访克林顿难,不仅是因为他是美国总统,也不是因为水均益和同事们有什么准备上的不足,而是因为需要漫长的等待。自6月27日,克林顿抵达中国开始,水均益和同事们就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之中。为了完成这次采访,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和海外中心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采访班子,主持人是水均益和陈晓薇,然后有三名记者、两名编辑、三位摄像师、两位灯光师、一位录音师,总共13个人。全套人马一直处于待命状态,但无数次的询问等来的都是不确定的回答。

6月29日,克林顿即将离京前,外交部有关人员仍在与美方人员进行交涉,但传达给水均益的结果令他崩溃——采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克林顿的下一站是上海,在上海是否能够完成采访任务呢?水均益等人依然没有放弃,他们登上民航班机,尾随美国“空军一号”总统专机南下。

克林顿一行人包下了上海五星级酒店波特曼,并要求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水均益等人只得在临近的一家普通酒店住下。30日上午,坐立不安的水均益不断给中方外交部负责人和美方新闻官员拨通电话,得到的消息都是“NOnews”、“没消息”。作为水均益本人,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萨拉热窝,还是在死神笼罩的巴格达,他从来没有遇到过有新闻事件却无法采到的情况。此时的他无比焦急,无奈之下,他给美方人员传递过去这样一条信息:我们中央电视台一行十余人,为采访克林顿总统,已跟随总统先生到了上海,如果还不能够完成采访,那我们将非常失望,也不可能再跟到桂林甚至香港。

也许是水均益的心理战起了作用,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外交部的积极斡旋产生的效果,随后水均益接到了一直与他们联系的美方新闻官保罗的电话,保罗说:“我不能给你任何消息,也没有得到上面的任何答复。但是,我要问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接着,保罗询问了《焦点访谈》的播出时间、节目时长、收视率如何,采访组使用中文还是英文,如果访问时间超过节目播出时长将如何删减等问题,水均益一一做了回答。作为一个老记者,水均益听出了对方的弦外之音,估计有戏。

放下电话后,水均益和全组人员再次细化了采访题目,采访场景等。虽然中方外交部人员告诉他们,采访时间可能会是7月1日下午,但采访组还是一早就开始待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早晨9点多钟,外交部人员就打来电话:“5分钟赶到波特曼酒店,现在就采访。”没想到在漫长的等待之后,消息来得是如此突然。

5分钟的时间太短了,等大家拿好摄像机、三脚架、灯具、话筒、录音台等大堆东西冲进三辆出租车后,已经过去10分钟了,然而另一个难题又摆在面前:从他们所在的酒店到波特曼酒店虽然只有一公里的距离,却是一条单行道,而且因总统的车队将至,已被戒严,如果绕行需要20分钟,这该怎么办?“闯过去!”司机听了吓坏了,水均益把他们这次采访的专用记者证插在汽车挡风玻璃下面,让坐在前面的人抱着摄像机。沿路的警察看到这阵势,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过去了。

刚赶到波特曼酒店门前,却发现大批车辆排列整齐,警灯闪烁,总统一行人即将出发。焦急赶来的水均益等人下了车,疾步跑进酒店。正心急火燎等待他们的外交部人员告诉水均益:“克林顿马上要去上海证券交易所,你们只能跟着去交易所,在那里我们再安排时间采访。”

采访组一行只得又走上车,跟着浩浩荡荡的总统车队,来到上海交易所。他们在那里一直等到下午两点,水均益终于得到了对方的回复,克林顿走进了他们的采访房间。

与漫长时间的等待相比,采访时间却只给了15分钟时间。克林顿接受采访时显得很疲惫,但很快他的注意力开始集中,显得很投入。水均益后来说:“这是我第一次走近克林顿面对面地采访他,他给我的感觉是人比较年轻。他谈到了环境问题,年轻人上网等问题。采访中他显得很诚恳,而且看得出来他的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兴趣广泛。他说话很得体,我和他用英文对话,发现他的用词既准确又不刻板。”也许是因为谈得比较融洽,时间过去了25分钟,美方人员也没有人过来提醒。

采访结束后,克林顿笑着对水均益说:“Youdidagoodjob”(干得不错!),并称此次上海之旅简直“棒极了,没想到这么好”。水均益对他说:“您将要去的下一站桂林更美。”克林顿说:“我早就听说桂林美妙无比,我梦寐以求。”

克林顿离开后,水均益和同事们来不及体会“胜利”的喜悦,一路狂奔赶往上海电视台,编辑刚刚录完的素材。晚上19:30分,水均益他们结束向北京传送新闻的任务后,马不停蹄地赶往机场,回北京赶制第二天晚上播出的《焦点访谈》。当他们坐上当天飞往北京的最后一次航班后,忽然感觉肚子不舒服,原来是因为他们一天赶着采访克林顿,竟没有顾得上吃饭。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拓创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