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1 18:02:00
近日,富兰克林邓普顿旗下西方资产管理举办亚洲市场展望线上研讨会,西方资产管理(WesternAsset)新兴市场债务主管廖家粱、亚洲(日本除外)投资管理主管孙应梅发表了观点。
亚洲本地债券、固定收益有哪些机会?廖家粱表示,包括中国债券在内的亚洲本地债券已成为全球投资者的核心配置。就估值而言,亚洲本地债券有助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其波动却低于拉丁美洲和其他新兴市场等同类资产。在通胀温和的背景下,亚洲本币债券如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2.79%)、印度尼西亚(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6.50%)和印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6.68%)等,较成熟市场(如美国国债)更具有吸引力。亚洲债券兼具了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两者之长。
廖家粱表示,具体而言,中国在岸债券逐渐被纳入全球的主要指数之中,反映出中国已与美国和欧盟并列,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的关键经济体。在过去两年,由于资金流增加及汇率稳定,中国政府债券的风险收益状况也因此而加强。长期来看,全球投资者将始终对中国在岸债券持有健康的投资心态,原因是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债券的投资配置仍然严重不足,而中国债券能为全球投资组合带来分散投资的好处。
在2022年,廖家粱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1年的强劲反弹后放缓,原因包括全球各国政府大幅收回财政刺激措施,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等主要央行减少货币宽松政策,再加上全球债务负担上升、人口老龄化和技术替代等结构性不利因素依然存在。
宏观形势仍然受到通胀和疫情的影响,在廖家粱看来,实际超出范围的通胀所持续的时间比预期更加持久,并对各国政府带来挑战。各种影响通胀的主要因素或将在2022年出现明显缓和。虽然疫情带来的困扰仍然存在,但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尽管新型新冠变种病毒或导致全球经济重启时间表延迟,但重启的方向不会改变,因此,对于包括亚洲固定收益在内的利差产品的前景仍然持积极态度。
如果参照美联储过去的紧缩政策,全球流动性收紧可能会抑制亚洲固定收益资产价格的前景。但廖家粱认为,当前的情形有所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拉丁美洲、中欧和东欧央行一早便感受到通胀压力,因而于2021年3月已进行首次加息,如今正处于疫后收紧周期的中段。例如巴西央行在过去一年已加息八次,把政策利率从2.0%上调至目前的10.75%。而且,能源价格上涨将有利于商品出口国家的对外收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渐消退,亚洲展现出不一致的政策步伐,例如中国在2022年1月下调了政策利率,此举有望提振经济增长。
对于中国而言,孙应梅表示,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重点是稳字当头。要保持GDP增长约5%、通胀约2%,以及确保每年900万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中国政府面临着不少挑战,但相信中国政府有实现目标的意志和财政实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在2022年取得4.8%的经济增长。短期内疫情会扰乱增长步伐,中国的“零传播政策”或将延续至2022年上半年。
长期来看,孙应梅预计,中国的经济方针将继续以内需(包括服务业)为主,并逐渐从低端制造业转向。未来几年,中国GDP增速将恢复至4.5%-5.5%。预计美联储加息不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重大的影响。首先,美国加息三到四次的情况已充分反映在外汇市场走势上,而且人民币的汇率未见大幅走弱。这可能是由于美国通胀升至逾7%,使得当地实际利率仍然处在高度负数区域。其次,中国对外收支依然强劲,银行拥有大量在岸美元储备,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投资者仍然担忧债券违约潮。孙应梅称,虽然政府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整顿,对供应链(例如建筑公司、承办商和钢铁制造商)带来了重大影响,但相信这种影响可控,中国整体经济将持续强劲。如果需要采取反周期措施,中国政府可以拉动宏观和房地产行业,采取进一步措施,包括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银行放贷给房地产行业,以及下调政策利率。国有银行可以调整购房贷款相关政策包括缩短审核等待时间,以缓解现金流压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